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皇帝请大臣喝酒, 一句4个字的玩笑话, 让大臣跪在地上

2023-08-20 10:19:50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
(资料图)

赵匡胤,向来是一个被推崇的名字。国人一向熟知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,却不能把"赵匡胤"和"宋祖"二字对上号。都知道赵匡胤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,唐宗宋祖等等都是千古风流人物,却仅仅是知道。笔者将在下文讲述这"二位"的功过是非,千秋事迹。

赵匡胤(927-976),即宋太祖,北宋开国皇帝,是与秦皇汉武唐太宗齐名的千古人物。人们很容易搞错宋太祖、宋太宗、赵匡胤和赵光义,其实宋太祖和赵匡胤是同一个人,宋太宗和赵光义是同一个人。以上是官方资料,作为一代帝王,正史和野史自然都不会放过,从史书中我们可以对宋太祖赵匡胤有一个客观的评价。

北宋建立前,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。赵匡胤在后周政府任殿前都点检,但不久后周世宗病死,他的少子继位。主少国疑,赵匡胤此时声威俱佳,夺权野心悄然滋长。终于在960年正月,他自编自导自演,发动兵变夺权。史称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,从此中原历史迈入北宋时期。

一代帝王的权谋争夺也由此开始。兵变前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、好伙伴,黄袍加身后,就杯酒释兵权。在酒宴上,将领们聊得正欢,然而太祖自己却一时突然发起闷。见将领们疑惑不解,太祖说:"我不快乐。"就是说自己做皇帝还没有做将军快乐,部下们这才反应过来话里有话,纷纷表示忠心,跪在地上甘于让太祖拆分军权。

在现在看来,赵匡胤就是一个精于谋算的老油条、戏精,各位部下还是太天真太单纯。但基于当时分裂割据的局面,急需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统一的政权来稳定社会,自己的政权被好兄弟威胁,赵匡胤不得不为之,在江山与兄弟之中,选择了江山。这样是否算有责任担当而薄情寡义,我们不能片面下结论。

在政权渐渐稳固后,赵匡胤开始了他的励精图治。为了加强专制、削弱相权,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参知政事和三司使,将相权一分为三。为加强中央集权、削弱地方割据的威胁,设枢密院,杯酒释兵权,实行路、府、州、县的行政区划。宋朝从此开创了二府三司的新制度,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,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史的一大创新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一件事让这位万人之上的皇帝念念不忘,那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,统一南北政权。值得后人景仰的是,他一直在为国家统一而努力,然而遗憾的是,他直到死也没能完成这个愿望。赵匡胤采用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进而统一中原。这种做法被大多数史学家怀疑,并被认为是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重要原因。

笔者在此引用宋史学家邓广铭的观点,先南后北的战略是正确的。当时北宋在中原兵力尚弱,南方诸割据政权所占地区大都物产富饶,并且都是独立小国。而北方契丹随内乱不止,但实力尚强,否则也不会在后来赵光义进攻幽燕时大败宋军。只有先占领南方富饶之地,获得一定经济基础,才能厚积薄发收复燕云。即便赵匡胤没有完成使命,但他统一中国的精神使得后人赞颂。

天道好轮回,赵匡胤从后周夺权,却没想到自己最终也被弟弟谋位篡权,在斧声烛影中落下宋太祖时代的帷幕。关于斧声烛影,历史上争议很多。有人说是弟弟赵光义弑兄篡权,也有人说是兄弟二人与太后的合谋,宋太祖素欲传弟。因为在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中有记载,"汝后当传位汝弟"。

对于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,正史和野史也都不能全信,我们只能凭史料猜测,一点一滴考究。历史人物需要客观看待,何况是帝王。从千万的史料中拔丝抽简,他的功过便一笑而知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技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